
发布日期:2025-08-05 16:26 点击次数:56
2021年,前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杨茗茗官宣离开央视。7月24日,杨茗茗首度分享了离职四年以来的辛酸过往,表示自己后悔了。但她说,后悔的并非离开央视,而是离职前没有做好详细的市场需求规划。
杨茗茗
杨茗茗称,离开央视是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和年幼的孩子。离职后,为给妈妈治病,开始接触直播带货。在此过程中,她遭遇了商业上的欺骗与坑害,还承受着网友的指责和谩骂,后来患上中度抑郁症。妈妈去世后,为了生计,她在北京郊区开了一家民宿,这才慢慢好了起来。(据7月28日海报新闻)
相关新闻视频截图
杨茗茗的这番分享引发了网友热议,有人认为她离开央视是“自毁前程”,毕竟这在很多人眼中是难以企及的好工作;也有人佩服她的勇气,认为亲情是无价的,照顾家人的确比事业更重要;也有人在知道她直播带货后,质疑她“高估了自己”“消费央视光环”;还有人感慨职场残酷,即便有央视背景,若没有充分准备,也难以在市场浪潮中站稳脚跟。如此复杂又反复的看法,也恰恰说明,在面临职场转型的时候,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没有标准答案,每个人独特的职业路径也都需要自己去探寻。
人们关注的不仅是一个主持人自身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历程,更是她背后的选择动机和逻辑。近年来,考公考编的热度持续攀升,体制内工作持续吃香,杨茗茗作为个人知名度并不太高的主持人,放弃央视这样的顶级“金饭碗”,需要多大的勇气?是谋求体制内工作求安稳,还是挑战自我闯市场,一直都是职场热门话题。而杨茗茗这番经历,也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当代职场人共同面临的纠结与抉择。
当然,杨茗茗分享自己的经历,也是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,我们也的确可以从她的故事里,有所思考和获益。
首先,要认清平台与个人的关系,别把平台的养分错认成自身的根系。大平台的光环会掩盖个人能力的不足,杨茗茗离开央视后,才意识到写文案、搞运营等技能的重要性,这提醒我们,在职场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,不能过度依赖平台。
其二,做任何选择之前,先要认清自己的需求。有网友总结出裸辞前的三道必答题:
存款能否支撑半年无收入?脱离平台个人能提供什么价值?离职是为了逃避困境还是奔向明确目标?杨茗茗在直播中遭遇的困境,也印证了跨界转型的残酷,所以,离职不能是一时冲动的贸然行动,而要做好充分的理性的准备。
其三,低谷里的韧性其实也自带光芒。开民宿的日子里,杨茗茗布置院落、学习视频剪辑,用真诚的性情留住客人,也将自己拉出了失落的迷雾。褪去职业标签后,一个人的底色才真正显露。发现自己选择了困难模式之后,能够不怨天尤人,而是积极求变,探索新的可能,这恰恰是职场人最宝贵的生存能力。
当然,杨茗茗的选择是她个人的,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,更不应成为其他人选择职场方向的束缚。她照顾家人的初心值得尊重,离开体制的勇气也绝非过错。其实,任何职场选择都应该建立在清醒的认知之上,既看见平台的加持,也认清自身的局限;既怀揣改变的决心,也做好兜底的准备。
就像杨茗茗在民宿院子里种下的花草,历经风雨后扎根土壤的生命力,远比温室里的花期更长久。职场路上,平台是渡船而非彼岸,真正的底气,永远源于风浪中掌舵的能力和不轻言放弃的坚持。